木里成立技术服务队到农村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时间:2014.04.01    来源:木里

    根据木里县委统一部署,木里县科协、县委农办成立技术服务队,由主要负责人杨光舟(科协主席)、祁绍禄(农办主任)带队,王军(省农科院在我县政府办挂职副主任)、贾刚(县农办技术干部)一行四人,于3月24日至30日先后深入到西秋、后所乡群众中药材种植田间地块,进行技术指导、咨询,调研,寻找中药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了部分问题和提出建设性建议,全面完成了计划任务。

    技术服务队通过调研,寻找木里县中药材种植存在的问题。一是选地不当。中药材品种较多,每一种中药材都有它的生长适应性,如海拔高度,气候、土壤等条件,党参、白芨等品种喜温暖、阴凉的环境,要求种植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土地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上或腐殖质壤土,若种植在干旱没有遮阴的土地上就会影响它的生长,但部分群众对种植地的选择不当,管理粗放,导致生长不良、经济效益差。二是种植技术差。部份群众在中药材种植中,土地整理、施肥、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应加大培训力度,让群众掌握不同品种中药材种植技术。三是缺少中药材种植方面技术人员。我县乡镇包括县农业部门都没有专业的中药材种植方面的技术人员,这给中药材种植群众指导、培训带来很大困难。四是产品销售不畅。如后所乡现有党参1000多斤库存,没有销售,影响了当地群众发展中药材的积极性。 
   针对调研中反映出的问题,县科协、县农办服务队人员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技术指导,向中药材种植群众详细讲解中药材种植方面的知识。当前正是中药材种植季节,在西秋乡咪桠村丢丢组中药材种植地,省农科院在我县挂职的王军同志详细向群众讲解中药材秦艽的种植技术,并作示范给群众看。二是建议后所乡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群众将库存的党参运到县城销售。三是对西秋、后所乡群众种植的野生中药材品种、面积进行统计调查,根据县科协中药材试验项目资金情况给予一定支持。 
    通过调研,服务队认为,木里县中药材发展应注重以下三点:一是在发展方式上,应提倡并支持公司加农户模式,这样既减少了农户风险,又有利于形成规模;二是引进或培养中药材方面的技术人员,加大对群众的培训,提高中药材种植群众生产管理技术水平;三是加强野生中药材保护,积极开展野生中药材变家种的种植试验工作,为今后发展木里县特有的和市场前景好的道地中药材品种奠定基础。

分享: